电脑主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 2025-10-25 作者: 温控产品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2.我们知道,大多数场所(尤其是办公场所)的电脑主机大多数都是用可移动的支架来承托的,而电脑主机支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宽度不可调的,一种是宽度可调的。宽度可调的电脑主机支架在平时不使用或运输时比较节约空间,正慢慢的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电脑主机的宽度主要有9.5cm(小机箱那种)和16cm(大机箱那种)的两种,而当前的电脑主机支架都是以大机箱的规格来设计的,于是当这种主机支架用来放置小机箱主机时就显得有些大材小用,而且此时主机支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当前的电脑主机支架不太适用于小机箱的电脑主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存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合理,通用性更强的电脑主机支架,而且不管是在包装、运输状态,还是在打开来放上电脑主机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都是最紧凑。

  6.一种电脑主机支架,包括由上、下壳交叉摆动连接成的x型支架,设在所述上、下壳下部两端的脚轮,以及能将该上、下壳摆动合拢复位的弹性合拢装置,其中:

  7.在所述上、下壳的上表面两端均设有机箱前夹柱和机箱后夹柱;在所述下壳中部设有上壳中部落入槽和上壳中部套柱;在所述上壳中部设有旋转套筒;所述上壳中部交叉地落在该下壳的上壳中部落入槽中后,该旋转套筒套在该上壳中部套柱上并可绕该套柱旋转摆动;在所述上壳中部套柱的内部设有用来放置该弹性合拢装置的容置空间,侧壁上设有钢带滑动进出外圈孔;

  8.所述弹性合拢装置包含座体,以及设在该座体内的钢带和钢带夹轴;在所述座体安装固定到该下壳的容置空间内;在所述座体的侧壁上设有钢带滑动进出内圈孔和中线上设有轴孔;所述钢带中部折弯卷曲放置在该座体中后,其两端的连接部依次从该钢带滑动进出内圈孔、钢带滑动进出外圈孔穿出后均安装到该上壳内;在所述钢带夹轴的轴向设有钢带夹槽;所述钢带夹轴从该座体的轴孔穿进来后,其钢带夹槽夹在该钢带的折弯处;所述钢带夹轴在径向与该上壳固定连接;

  9.所述上、下壳在该弹性合拢装置的钢带卷曲复位的作用下摆动合拢后,它们的机箱前夹柱相向并拢,后夹柱也相向并拢。

  10.在对上述电脑主机支架的改进方案中,所述上、下壳两端的机箱前夹柱和机箱后夹柱分别从朝向合拢的那一侧往外偏后形成主机外端前承托部和主机外端后承托部。

  11.在对上述电脑主机支架的改进方案中,所述上、下壳两端的机箱前夹柱1和机箱后

  12.在对上述电脑主机支架的改进方案中,所述钢带两头分别通过卡扣安装到该上壳内;在所述钢带两头分别设有扣位;在所述卡扣上开有供该扣位卡入的卡口,其高度比该钢带高度小;在所述上壳内设有供该卡扣竖直插入安装的安装槽。

  13.在对上述电脑主机支架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卡扣上还开有便于装入扣位来卡入到该卡口中的扣位装入口,其与该卡口相通。

  14.在对上述电脑主机支架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扣位装入口呈横向“凸”字型。

  15.现存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主机支架采用由上、下壳交叉摆动连接成的x型支架,这样,支架的开合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从而能够放置小机箱主机(宽度9.5cm)和大机箱主机(宽度16cm);另外,由于上、下壳在该弹性合拢装置的钢带卷曲复位的作用下摆动合拢,这样不管是在平时的包装、运输状态,还是打开来放上电脑主机的使用状态,电脑主机支架都处于最紧凑状态,从而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通用性更强。

  26.一种电脑主机支架,如图1、2、3至7所示,包括由上、下壳1、2交叉摆动连接成的x型支架,设在所述上、下壳1、2下部两端的脚轮3,以及能将该上、下壳1、2摆动合拢复位的弹性合拢装置4,其中:

  27.在所述上、下壳1、2的上表面两端均设有机箱前夹柱11、21和机箱后夹柱12、22;在所述下壳2中部设有上壳中部落入槽23和上壳中部套柱24;在所述上壳1中部设有旋转套筒13;所述上壳中部交叉地落在该下壳2的上壳中部落入槽23中后,该旋转套筒13套在该上壳中部套柱24上并可绕该套柱旋转摆动;在所述上壳中部套柱24的内部设有用来放置该弹性合拢装置4的容置空间241,侧壁上设有钢带滑动进出外圈孔242;

  28.所述弹性合拢装置4包括座体41,以及设在该座体41内的钢带42和钢带夹轴43;在所述座体41安装固定到该下壳2的容置空间241内;在所述座体41的侧壁上设有钢带滑动进出内圈孔411和中线中部折弯卷曲放置在该座体41中后,其两端的连接部依次从该钢带滑动进出内圈孔411、钢带滑动进出外圈孔242穿出后均安装到该上壳1内,如图7所示;在所述钢带夹轴43的轴向设有钢带夹槽431;所述钢带夹轴43从该座体41的轴孔412穿进来后,其钢带夹槽431夹在该钢带42的折弯处;所述钢带夹轴43在径向与该上壳1固定连接,以使钢带夹轴跟随上壳同步转动;

  29.如图1所示,上壳的中部安装到下壳的中部上后,上、下壳的上表面平齐,这样在将

  30.所述上、下壳1、2在该弹性合拢装置4的钢带42卷曲复位的作用下摆动合拢后,它们的机箱前夹柱11、21相向并拢,后夹柱12、22也相向并拢,如图1、2所示,这时主机支架所占用的空间最小,从而便于包装、运输。当要打开来使用时,两只手往外拉上、下壳1、2的机箱前夹柱11、21(或者往外拉上、下壳1、2的机箱后夹柱12、22),使上、下壳1、2在克服弹性合拢装置4的钢带42扭力作用后往外打开,如图3所示,根据电脑主机的宽度来大体判断打开的幅度;接下来,就可以竖向放上电脑主机5(如图3的虚线所示);放好后,松开上、下壳1、2,它们在该弹性合拢装置4的钢带42卷曲复位的作用下摆动合拢,直到上、下壳的机箱前夹柱11、21夹在电脑主机5的下部上,此时上、下壳的机箱后夹柱12、22也同时夹在电脑主机的下部上,这样就完成了电脑主机的放置,在此状态下,夹紧力不会过大。

  31.从上可以看出,由于主机支架采用由上、下壳1、2交叉摆动连接成的x型支架,这样,支架的开合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从而可放置小机箱主机(宽度9.5cm)和大机箱主机(宽度16cm);另外,由于上、下壳1、2在该弹性合拢装置4的钢带42卷曲复位的作用下摆动合拢,这样不管是在平时的包装、运输状态,还是打开来放上电脑主机的使用状态,电脑主机支架都处于最紧凑状态,从而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通用性更强。

  32.优选地,所述上、下壳1、2两端的机箱前夹柱11、21和机箱后夹柱12、22分别从朝向合拢的那一侧(即夹主机的那一侧)往外偏后形成主机外端前承托部15、25和主机外端后承托部16、26,如图3所示,这样做才能够更平稳地支承电脑主机。

  33.所述上、下壳1、2两端的机箱前夹柱11、21和机箱后夹柱12、22在夹主机的那一侧(即合拢的那一侧)呈弧形,这样在夹电脑主机时,减少刮花主机外壳;当然,前、后夹柱也可以是圆柱形或椭圆形的。另外,也可以在夹柱的内侧壁上粘上软胶或软垫,以避免刮到主机外壳。

  34.钢带42的两端能够最终靠铆接等方式安装固定到上壳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7所示,所述钢带42两端分别通过卡扣6安装到该上壳1内;在所述钢带42两端分别设有扣位421;在所述卡扣6上开有供该扣位421卡入的卡口61,其高度比该钢带高度小;在所述上壳1内设有供该卡扣6竖直插入安装的安装槽14,这样大大既方便了钢带两端的安装固定,又便于弹性合拢装置4的拆装、维护。

  35.钢带两端的扣位421可以稍微弯曲一下装入到卡扣6的卡口61内。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卡扣6上还开有便于装入扣位421来卡入到该卡口61中的扣位装入口62,其与该卡口61相通,在此,扣位装入口62呈横向“凸”字型。在安装时,先使钢带端部的扣位421横向地插入扣位装入口62,然后再摆正90度后竖向卡入到卡扣的卡口61中。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41包括本体413和盖体414,所述钢带42设在该本体413内。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位置关系或使用状态的摆放位置,这些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聚合物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老化 2.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